新方法嗎?
楊醫師
芬您好:
所謂的〝dual plane〞隆乳法,其實不是什麼新觀念,只是在今年的美國美容外科年會時,有一位美國醫師用了這個名稱發表了一篇論文,當時我也有在場聆聽。
他報告的重點是:傳統的〝經腋下胸肌下隆乳法〞,常不能將胸大肌剝離得很完全,胸肌下緣還是有部分附著在肋骨上,所以在植入義乳時,義乳的位置往往過高,當乳房有輕微下垂時,可能造成乳頭位在乳房最下端的不正常外觀,所以他建議從「乳房下緣」開刀,將胸大肌下緣與肋骨完全分離後,再將部分胸肌下緣與乳腺組織分離,這樣在植入義乳時,義乳的上半部會被胸肌覆蓋,且因胸肌下方已與乳腺分離,所以胸肌會往上縮,這樣義乳的下半部就會位於乳腺下而不會被胸肌覆蓋或侷限,做出來的乳房比較會有自然下垂的外觀。
事實上,我在做內視鏡隆乳的時候早就已經這麼做了,除了可將胸肌下緣與肋骨完全分離之外,也會讓部分的胸大肌往上縮,所以做內視鏡隆乳時所植入的義乳就是上半部被胸肌覆蓋,下半部位於乳腺下,也就是因為如此,做出來的乳房外形才能這麼自然,這是傳統隆乳很難做到的。
〝Dual plane〞隆乳法和內視鏡隆乳法所做出來的乳房應該是一樣自然,但〝dual plane〞隆乳法是從乳房下緣開刀,會留下一道長約三公分的刀口,這道疤痕在站立時雖會被乳房遮住,但躺下時就很明顯了,對容易長疤的黃種人來說並不適合。反觀內視鏡隆乳法只會在腋下的皮膚皺折處開一道長僅一點八公分的刀口,乳房部分的皮膚是完美無瑕的,所以我認為內視鏡隆乳法仍然優於〝dual plane〞隆乳法。
楊醫師
芬您好:
在回答您有關超音波是否能治療包膜攣縮的問題之前,我必須先讓您對包膜孿縮發生的原理有基本的認識。
因為隆乳手術必須先剝離出一個適當大小的胸肌下空間以植入義乳,在剝離胸肌時難免對組織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組織受傷後會自行展開修復的過程,主要是靠白血球﹝以吞噬細胞為主﹞和纖維母細胞的作用:白血球負責清除壞死的組織,纖維母細胞則負責製造〝膠原蛋白纖維〞﹝簡稱〝膠原纖維〞﹞來修補組織。在受傷後的第二到第四個禮拜時,纖維母細胞的活動最旺盛,會製造大量的膠原纖維分布在義乳周圍形成疤痕組織,而「肌纖維母細胞」﹝這是一種會讓疤痕組織收縮的細胞﹞也會開始產生收縮的作用,造成的現象就是所謂的〝第一度〞的包膜攣縮,此時摸起來會比剛做完的時候還硬,這是每一位隆乳患者都會經歷的過程,所以也可說是傷口癒合時的正常現象,只要勤做按摩,它就會逐漸軟化。若沒有感染、血腫或嚴重組織傷害等因素干擾,纖維母細胞的活性便會在術後四到六周開始降低,肌纖維母細胞的收縮作用也在此時開始減弱,且經由纖維母細胞和吞噬細胞的共同作用,將展開重整疤痕組織中膠原纖維的工作,疤痕通常可在三到六個月內慢慢變薄及變軟,乳房的觸感就會越來越好了。
按摩的目的在對抗肌纖維母細胞的收縮作用,並讓疤痕中的膠原纖維排列整齊。如果按摩做得不好,或在有感染、血腫、嚴重組織傷害﹝如傳統隆乳剝離胸大肌時太過粗暴﹞等情況下,組織癒合的過程將延長,纖維母細胞便會受刺激而不斷地製造膠原纖維,肌纖維母細胞的收縮作用也不會停止,原本第一度的包膜攣縮便可能往下發展成第二度、第三度甚至第四度,這就是一般隆乳患者發生包膜攣縮的原因。
如前所述,誘發包膜攣縮的主要因素是感染、血腫和過度的組織傷害,所以預防包膜攣縮最有效的方式為:手術時儘量避免上述的三個因素和術後勤作按摩。超音波也許能使已經形成的疤痕組織軟化,但它既然能讓疤痕鬆動,就難免會對義乳的物理結構造成影響,它的外袋將變得脆弱而縮短使用年限,甚至容易破裂。如果作統計,經過超音波治療的病患,義乳漏裂的比率一定會比一般病人高,所以我個人並不贊成這麼做。我認為避免包膜攣縮最好的方法還是下列幾點:
1.手術時儘量減少組織傷害。
2.避免細菌感染。
3.預防血腫。
4.術後勤作按摩。
因為我幾乎都是做內視鏡隆乳手術,所以止血很完全,不會有血腫的問題,組織傷害也很輕微,再加上我在手術過程當中十分注意無菌技術﹝每次手術我都會換兩、三件手術衣和三、四雙手套,並用大量食鹽水和稀釋的優碘清洗傷口﹞,感染的機率可說微乎其微,我也無時無刻不提醒病患按摩的重要性,所以在過去我所執刀的兩百餘例內視鏡隆乳的患者當中,僅三例發生包膜攣縮,比率只有百分之一點多,遠低於教科書所說的百分之三到八。
在三位發生包膜攣縮的案例當中,有兩例是因為沒有按時回診,按摩做得不好所導致;有一例是因為細菌感染所造成,這位是在大約一年半前做的手術,從此我更注意手術時的無菌操作,幾乎是有點神經質地做到滴水不漏的程度,到目前為止,已沒有類似的情況再發生。因此我可以說,在這樣的嚴格把關之下,隆乳後會發生包膜攣縮的機率應該不高。